钢结构行业在雄安新区加速建设及一带一路构想深化落实的背景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国家及地方层面政策支持及行业规范的不断出台将进一步改善钢结构行业市场竞争环境,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并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综合来看,行业信用风险展望为正面。
钢结构是建筑行业的细分行业,指用钢板和热轧、冷弯或焊接型材(工字钢、H型钢、压型钢板等)通过连接件(螺栓、高强螺栓等)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传递荷载的结构形式,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周期短、工业化程度高、主材可重复利用及环境污染少等一系列优势,是我国建筑结构类型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钢结构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性能优越,建筑本身及建设过程绿色环保,用途广泛,对传统建筑行业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钢结构产品主要分为轻型钢结构与重型钢结构两大类,其中轻型钢结构主要用途包括轻型工业厂房、物流仓储冷库、各类交易市场主场所等的生产与建筑,重型钢结构按用途又细分为多层重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设备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大型水库、特种设备和公路、铁路及桥梁等的建设。
与传统建筑结构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以下优点:(1)强度高,质量轻;(2)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钢结构一般都在专业工厂由机械化生产制造,然后运至工地现场通过焊缝或螺栓安装,工业化生产程度高,质量容易保证,且施工不受季节影响;(3)钢结构断面小,钢结构建筑能有效增大住宅空间使用面积,减少建筑垃圾和环境污染,但钢结构建筑同时具有以下方面的缺点:(1)耐热性能好但耐火性能差,实践中一般采用混凝土包裹方法或涂抹不同厚度的防火涂料的方法来提高钢结构的耐火等级;(2)耐腐蚀性差,在湿度大、有侵蚀介质的环境中易锈蚀;(3)稳定性较差,钢材强度大,构件截面小,厚度薄,在压力和弯矩作用下会引起构件甚至整个结构的稳定问题。
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前景广阔,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空间较大
我国钢结构行业起步于建筑轻钢结构,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钢结构在建筑轻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90年代后,钢结构开始应用到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市政高架、体育场馆、道路桥梁、工业设备领域,逐渐替代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目前,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钢结构制造、安装技术总体已达到国际水平。目前,中国钢结构年产量约5,600万吨,产业规模与钢铁行业同列全球第一。但与国外整体相比,中国的钢结构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目前钢结构建筑加工所用的型材约占钢材总产量的不到10%,且应用领域单一。北美、欧洲及日本等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已有60余年历史,其钢结构用量已占到本国钢材产量的40%以上。目前美国一半以上高层建筑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日本由于其地震频发,建筑环境较我国恶劣,其高层建筑、住宅建筑、场馆、桥梁等均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根据钢结构协会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钢结构产量占全国钢材总产量的5%左右,从近八年粗钢与钢结构产量的增速来看,在我国粗钢产量增速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钢结构产量增速呈逐步上升态势;钢结构产量占粗钢产量占比也从2010年的4.16%,连续上升至6.93%,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低位,故钢结构用钢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结合钢结构建筑在环保、性能等方面的优势,叠加我国钢结构用钢量的显著提升空间,钢结构建筑的推进将是我国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从下游需求来看,钢结构行业是建筑行业的细分领域,其下游需求主要来自公共建筑、房地产和企业厂房建设等领域,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关系密切
近年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使钢结构行业的下游需求有所萎缩。但鉴于钢结构作为未来新型建筑领域的发展趋势,是建筑行业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重要途径,未来有望提高在传统建筑中的使用比例,长期发展空间较大。
2013~2016年,受我国去产能及房地产业去库存等因素影响,GDP总额增速逐年放缓,同期,钢结构行业收入增速持续下降,并于2015年达到近10年最低值,当年总收入同比下降3.83%,但2016年下半年至今,在我国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增速加快、地方对环保政策落实加紧的背景下,行业整体回暖,其中2017年前三季度,钢结构核心企业收入同比上升98.25%,新承接项目订单总额同比上升60%以上,行业内企业收入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并且由新承接项目订单量的大幅上升可以预计未来1~2年行业收入将会保持持续性上升的态势。
2017年4月起,我国正式推出成立雄安新区计划,“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和“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的建设理念和要求对其建设和运营提出了较高的环保和节能要求;同时,根据雄安新区建设进度规划,即3年内形成初步雏形、5年内完成起步区建设的时间进度安排,届时将仅有装配式建筑以其绿色、节能的特征以及较传统建造方式节约30%时间的装配效率才能满足其时间紧、任务重的建设进度要求和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的建设目标。根据中国建筑设计院装配式建筑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守峰预估,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雄安新区总建筑项目中占比将远超过国内平均水平,预计达到80%~90%,其中钢结构使用量将达到45%~50%的水平,总住宅面积将达到5,600~6,300万平方米,总投资规模达1,200亿元 ,钢结构件市场规模预计为600亿元 。钢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构成部分,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钢结构行业总承包龙头企业预计将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长期发展来看,钢结构在我国居住类建筑的应用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项目数量分布以商业地产和场馆为主特征较明显
根据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数据,2016年已竣工有一定规模 的钢结构工程项目中住宅仅占4.1%,桥梁、交通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占18.2%;而商业地产、场馆、以及厂房合计占74.5%,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住宅与基础设施建设中钢结构建筑的应用尚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将构成显著的市场需求增量,将对钢结构行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从海外市场来看,一带一路政策及核心企业的发展将给我国钢结构市场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建筑施工相关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有效推动,海外市场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相关海外市场当地法律政策及民俗习惯影响,部分项目从立项到签约到生效到执行的周期较长,故目前我国海外市场在短期内仍将处于平稳布局阶段,一带一路等战略影响也将需要一定的时间才显现。国内钢结构行业中拥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的企业主要为精工钢构及中建钢构等,其中精工钢构占主导地位,并且相较于其他企业拥有建筑经验丰富,技术成熟等特点,在项目竞标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先后承接了阿斯塔纳新国际机场、巴哈吉体育场、安哥拉国际机场、沙特阿拉伯帝王塔(建成后总高度达1,007米,全球最高建筑)和沙特阿拉伯吉达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国际机场主体航站楼等海外项目,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行业规范和标准方面,国家通过相关评价标准与技术标准的逐步发布,缓解了钢结构建筑行业标准规范体系的缺失
2015年8月,住建部发布《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对预制率和装配率等术语进行首次官方层面界定的同时,从设计、建造、和管理三个阶段对工业化建筑(主要为装配式建筑)做出评价标准;其次,2017年《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也正式实施。尽管目前钢结构建筑相关行业标准仍未形成成熟体系,且地方标准与国家以及国际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行业标准规范体系逐步规范与统一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这将对钢结构建筑的推进起到关键作用。
在行业发展鼓励政策方面,2016年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在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
2016年9月,国务院在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等装配式建筑,这对于钢结构建筑的推广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后,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2017】19号),提出要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30%。
在地方政策扶持方面,截至2017年10月末,已有约20个省市地方政府出台关于装配式建筑的配套指导政策
基于对各地方政府出台政策的观察,具体指导政策往往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指导:第一,设定装配式建筑的推动占比目标。比如上海市规定从2016年起新建建筑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广东省要求在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需达到30%等。第二,对于装配式建筑实施相应财政补贴。比如长沙市财政对于达到要求预制装配率的装配式项目进行300元/平方米或400元/平方米的财政补贴、四川省对于实施装配式建筑的研究项目制定容积率奖励政策等等。第三,通过政府投资来直接拉动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比如天津对于其规模最大的保障房项目“双青新家园”全部采用预制装配技术、四川省对于政府投资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全面应用“钢结构”。
部分地区也通过制定建筑产业化政策与发展规划、启动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等方式来对装配式建筑提供更多地方政府配套政策支持。与中央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动形成配合,并通过补贴、目标规划、实施指引等角度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广进行细化指导,弥补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市场化推进力度较弱的不足。
综合来看,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保以及建筑能耗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各项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建筑行业环保政策总体呈趋紧的态势,同时,在国家及地方层面对钢结构行业的政策支持、行业技术体系、规范标准的完善,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市场认知度的改善等因素影响下,钢结构建筑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载体,未来竞争环境将不断改善。
按照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当前中国拥有制造企业资质的单位约400多家,多为年产1万吨以下中小企业,年产10万吨以上企业仅有30多家,大部分企业生产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2016年我国钢结构行业CR_10仅20.51%,竞争激烈,较低的行业集中度也限制了单个企业承接钢结构项目的综合实力,并加大了钢结构产品的投放与跨区域施工的能力。从地域分布来看,规模以上的钢结构企业大多集中在华东长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唐等地区,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
从行业细分市场看,轻型钢结构行业集中度低,利润率较低;重型钢结构集中度高,利润率相对较高,龙头企业订单量稳步上升
在以轻型钢结构厂房和仓库为代表的轻钢领域,进入壁垒相对较低,参与竞争的中小型企业众多,市场分散且竞争最为激烈。轻型钢结构全市场大概3,000多家公司,行业前五名厂商占市场份额不到10%,前二十名厂商市场份额在20%左右。
在多高层钢结构领域,由于钢结构工程技术含量高,制作安装难度较大,产品质量及精度要求高,竞争较轻钢市场缓和,集中度较高。空间结构主要运用于大型体育场馆、剧院、机场、火车站等大跨度公共建筑,对资金实力和资质要求高,对产品质量和精度也有更高的要求,进入门槛高,竞争最为和缓,集中度较高,利润空间相对稳定,行业龙头企业如精工钢构、杭萧钢构和东南网架均保持较强的竞争优势;2016年以来,龙头企业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行业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钢结构市场参与者主要分为钢结构承包商与钢结构制造商两大类。钢结构承包商利润空间较高,但对承包商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如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工钢构”)、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钢构”)、浙江东南网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南网架”)等,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承包业务,钢结构制造以自用为主。钢结构制造商利润空间较窄,但进入门槛较低,主要生产厂家包括鸿路钢构(水泥窑尾、电站主体结构及锅炉支架、建筑重钢、桥梁钢)、青岛东方铁塔(输电塔架、通讯塔架、锅炉支架)、齐星铁塔(输电塔架、通讯塔架)、辽宁大金重工(风电塔架、火电锅炉塔架),专注于钢结构制造业务、兼营部分工程业务。另外,也有承接包含有钢结构工程的总承包单位,自身没有钢结构制造能力,主要从钢结构制造商处采购钢结构产品。
综合来看,我国钢结构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但重型钢结构由于其进入壁垒相对较高,竞争相对缓和。同时,2016年以来,钢结构龙头企业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行业整体保持稳定上升态势。
重型钢结构行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资金、资质及品牌形象四个方面,较高的进入壁垒将促使未来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钢结构行业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钢结构行业进入壁垒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资质壁垒、技术壁垒、品牌壁垒和资金壁垒。
从资质壁垒来看,国家钢结构行业准入及运营的资质认证审核较为严格,政府对该行业企业及潜在进入企业实行按年度受审,并且运用动态考核的机制,综合评价企业的运营业绩、资金实力、技术研发水平,生产设备工艺等情况,核准其资质等级,核定其承揽业务范围。其中,我国钢结构工程设计资质分为甲、乙和丙三个等级,钢结构工程承包资质被分为一~三级,国家均按照不同的资质等级对企业进行业务承揽范围的核定;我国钢结构协会于2005年9月颁布了《中国钢结构制造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将钢结构行业企业分为4个等级,即特级和一~三级,同时,将该管理规定用于行业准入以及工程建设总承包资质审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上述资质认证条件严格,总周期较长,对行业潜在进入者形成较高的资质壁垒。
从技术壁垒来看,近年来,我国钢结构整体构造、装配结构体系和现场施工难度等都处于持续上升的趋势,尤其钢结构产品属于非标准化产品,不同型号设备、不同设计方案有不同的技术要求,需要企业掌握娴熟的技术及丰富的经验,对新进入的企业形成了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行业内企业需要同时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这对企业整体技术研发水平,装配设计水平及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另外,国家近年来共出台国家级标准8个,行业标准37个以及多个地方性标准,这些标准的落地实施都提高了钢构行业的技术壁垒。
从品牌壁垒来看,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形式,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控制对企业来说是重中之重,所以品牌知名度高,项目经验积累较丰富的钢结构企业在建筑项目竞标时有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而品牌形象的积累需要较长的周期;以重型钢结构产品为例,其产品交货的及时性及相关工程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客户在决定某家企业能否成为合格产品供应商时,除了考察该企业是否具备相关资质,还会考察企业以往做过的同类项目的数量,以此判断该企业的产品是否具备稳定性及可靠性。目前行业内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对于缺乏相关成功项目经验的企业而言,很难进入钢结构行业。
从资金壁垒来看,钢结构生产及装配过程和其经营模式要求潜在的行业进入者在进入行业的前期需承担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建成大型专业化钢结构生产基地的企业以及实现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模式的运营这才能在行业竞争中保持较为有利的地位及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大型工程施工合同一般存在前期资金投入规模大,工程施工和款项结算周期长的特征,因此,大型项目对企业的能力和流动资金规模都有很高的要求,另外,由于主要原材料钢材一次性采购规模大,对资金占用较多。综上,钢结构行业对不具备较强资金实力的中小投资者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
综合来看,钢结构行业尤其是重型钢结构行业在技术、资金、资质及品牌形象四个方面的要求均构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未来行业将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同时业务也将逐步向大型、集团化企业集中。
从原材料供给的角度来看,钢结构行业的主要上游原材料是钢材,钢材成本占钢结构产品生产成本的80%左右。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钢铁行业的供需矛盾有所缓解,钢材价格开始波动上升,由于钢结构行业多签订闭口合同,钢价的上涨给钢结构企业成本控制能力带来了挑战。
钢结构行业作为建筑行业的分支具有明显的建筑行业财务特征,但由于其业务运营方式与传统建筑行业有一定的区别,其综合偿债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国建筑方式未来将以钢结构建筑为核心和主导方向,有序快速地发展,现选取钢结构行业内业务结构较专一并且具有较强代表性的三家公司 精工钢构、富煌钢构和东南网架,以及一家传统建筑行业特征较明显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债务比四个方面,采用合计12个指标,作为对比进行说明。
从盈利能力方面来看,由于钢结构建筑在整体设计、钢结构件生产及安装环节的技术要求较高,其毛利润空间较传统建筑有显著优势,但其研发费用和安装费用的高昂又产生了较高的期间费用,最终利润与传统建筑利润空间基本相同;在非经常性损益方面,主要为政府为鼓励绿色节能建筑的普及应用以及承建大型公共项目而给予的政府补助。
从资产质量方面来看,钢结构行业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显著低于传统建筑行业,主要由于应收账款确认方式差异等因素,导致钢结构已完工项目在质保期中计入在建工程而无法确认收入所致。但在存货周转效率和流动资产周转效率方面钢结构行业又表现出与传统建筑业高度的一致性。
从资本结构和流动性方面来看,由于钢结构建筑总体规模、总项目数量与传统建筑行业相比一般要小等原因,钢结构行业整体资产负债率要小于传统建筑行业,但资产和负债构成又较为相似,故流动和速动比率趋于一致化。精工钢构同时经营大型的轻型钢结构和空间大跨度重型钢结构业务,现金流对债务和利息的覆盖程度要明显优于主营小型钢结构项目的东南网架以及主营公益性项目的富煌钢构,与传统建筑行业数据较为相似,由此可以看出,钢结构行业企业现金流受业务多元化和承建项目类型侧重点不同的影响,经营性净现金流对债务和利息的保障程度有较大差异,并未呈现较为明显的一致性。
我国钢结构建筑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钢结构产量占我国钢产量比重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存在着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但随着建筑行业环保政策总体趋紧,在国家及地方层面对钢结构行业的政策支持、行业技术体系、规范标准逐步完善等因素的影响下,钢结构建筑企业集中度将逐步提升,龙头企业竞争优势也将趋于扩大化,行业未来内部竞争将逐步改善,同时将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雄安新区的加速建设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逐步推行将同时扩大钢结构行业企业国内外的发展空间,未来中国钢结构行业存在显著的潜在市场需求增量。
【本文标签】 bbin宝盈集团 bbin宝盈集团-BBIN宝盈(中国)集团官网-bbin宝盈集团台湾总部地址
【责任编辑】版权所有
咨询热线
13063968696